项目启动会上,生产部主张"降低设备?;奔?quot;,质量部坚持"减少产品返工率",销售部则要求"缩短交货周期"。天行健咨询顾问通过"客户之声(VOC)"分析发现,客户最关注的是"按时交付合格产品"。进一步梳理流程后,团队锁定"装配线效率低下"为核心问题——该环节占整体交货周期的45%,且次品率高达8%。


实战案例:

天行健咨询采用"SIPOC模型"重新定义项目:1.供应商:原材料供应商、设备维护团队;2.输入:标准件、装配图纸;3.流程:装配线12个工位;4.输出:合格成品;5.客户:下一道工序、终端客户。通过界定范围,团队排除"采购环节延迟"等非核心问题,聚焦于"装配线工位平衡"和"操作标准化"两大改进点。


为确保目标可量化,团队引入"CTQ树"工具,将"提升装配线效率"分解为:1.减少工位间等待时间(目标:从15%降至5%);2.降低次品率(目标:从8%降至2%);3.缩短单件生产时间(目标:从12分钟降至9分钟)。


项目实施后,装配线效率提升38%,次品率下降75%,交货周期缩短25%。更关键的是,团队建立了"定义阶段工作坊"机制,后续项目定义周期从平均2个月缩短至3周。


总结:

定义阶段的成功需"专业方法+组织变革"双轮驱动。企业可通过培训提升团队专业能力,同时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,确保问题定义获得全员认可。天行健咨询的实践表明,清晰的定义可使项目周期缩短30%-50%,成功率提升2倍以上。

查看更多请点击-->:六西格玛SIPOC模型CTQ树

上一篇:某车企用六西格玛降本30%!制造业的“成本杀手”竟是它?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CTQ树相关文章
精益六西格玛培训课程